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CAM

冲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时间:2011-02-27 10:22:04 来源:

近十多年来,随着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获得前所未有的共识,冲压成形技术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

前所未有的进展,其特征是与高新技术结合,在方法和体系上开始发生很大变化。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测

控技术等冲压领域的渗透与交叉融合,推动了先进冲压成形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本文着重结合汽车工业的发展需求

,讨论冲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冲压技术发展的特征

    冲压技术的真正发展,始于汽车的工业化生产。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的工业化生产大大推动了冲术的研究

和发展。研究工作基本上在板料成形技术和成形性两方面同时展开,关键问题是破裂、起皱与回弹,涉及可成形性

预估、成形方法的创新,以及成形过程的分析与控制。但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冲压技术的掌握基本上是经

验型的。分析工具是经典的成形力学理论,能求解的问题十分有限。研究的重点是板材冲压性能及成形力学,远不

能满足汽车工业的需求。60年代是冲压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新的成形技术相继出现。尤其是成形极限图

(fld)的提出,推动了板材性能、成形理论、成形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协调发展,成为冲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程碑。

    由于80年代有限元方法及cad技术的先期发展,使90年代以数值模拟仿真为中心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冲压领

域得以迅速发展并走向实用化,成为材料变形行为研究和工艺过程设计的有力工具。汽车冲压技术真正进入了分析

阶段,传统的板成形技术开始从经验走向科学化。

    纵观上世纪的发展历程可见:

    (1)冲压性能的研究和改进是与冲压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承的。

    (2)汽车、飞机等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能源因素都是冲压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进入新世纪,环境因素

及相关的法律约束日益突出,汽车轻量化设计和制造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3)成形过程数字化仿真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冲压技术走向科学化,进入先进制造技术行列。

    (4)冲压技术的发展涉及材料、能源、模具、设备等各方面。工艺方法的创新及其过程的科学分析与控制是

技术发展的核心;模具技术是冲压技术发展的体现,是决定产品制造周期、成本、质量的重要因素。

    2、先进成形技术的发展

    冲压技术的发展与材料和结构密切相关。预计未来10-15年,环境要求和日益严格的环保法律,将促使汽车材

料和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了减少城市co2的排放量,汽车力求轻量化,其最突出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所用材料的比

强度和比刚度及发展高效的轻量化结构。现代车身结构中,高强度钢约占25%。目前在继续开发超高强度钢的同时

,结合发展新的“高效结构”和制造技术,争取使车身重量减少20%以上。但更引人关注的努力方向是扩大铝、镁

等低密度合金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欧美正在研究开发未来型的铝车身家用小汽车,可使重量减轻40-50%,耗油仅为现行小汽车平均值的三分之一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开发低成本铝合金,发展新结构和高效制造方法,以及改进回收技术。一旦成本问题解决了,

铝合金可能成为汽车的主要结构材料。

    自1991年以来,镁的产量每5年增加1倍,是很有前途的未来材料,预计2003年后镁的应用将有明显上升,包括

大的车身外部零件。

    复合板材料在汽车、飞机、医药、食品、化工、日用品等方面也均有广阔应用前景。

    此外烘烤硬化板、表面改性板等改性材料。80年代,欧美研究镀锌板的冲压技术;90年代,重点研究激光拼焊

板的冲压及各种挤压管坯型材的精密成形技术。铝型材骨架件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结构整体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不仅对于飞机,未来汽车也将扩大应用。

    随着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扩大应用,迫切需要发展相应的低成本冲压成形技术。当前的研究重点:

    铝合金覆盖件等车身零件的冲压技术。国外已有实用的工艺及模具设计数据资料。

    (2)多种厚度激光拼焊板坯的冲压技术。

    (3)挤压管坯的内高压成形技术。

    (4)复合板的成形技术等。

    对于飞机工业来说,钛合金、铝锂合金复杂形状零件及铝合金特殊结构件的成形技术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以液体直接或间接作为半模或传感应介质的各种液压成形技术,属于半模成形或软模成形,有很多优点(已有

近60年历史),是飞机钣金零件的主要制造方法。近十多年来在高压源及高压密封问题解决后,得以迅速发展,在

汽车工业中获得重要应用。液压成形包括液压橡皮囊成形、充液拉深成形和内高压胀管成形。液压橡皮成形已从航

空工业的传统应用扩大到汽车的复杂内外板件的成形,在100-140mpa的压力下,成形质量很好,适用于试制和小批

量生产。新兴的内高压成形技术已经实用化、工业化,生产发动机的支架、排气管、凸轮轴及框架件等,达到了很

好的效率和效益预计液压成形、拼焊毛坯冲压成形及激光焊接装配将是未来汽车轻量化的三项关键技术。

    此外粘介质压力成形、磁脉冲成形,以及各种无模成形技术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工艺柔性

    3.数字化成形技术的发展

    先进成形技术是在传统成形技术的基础上,以计算机为支柱,综合利用信息、电子、材料、能源、环境工程等

各项高新技术及现代管理技术,有利于最终实现产品全生命期综合优化的冲压成形技术,是能越大程度地达到“精

、省、净”目标,获得高综合效益的成形技术。

    发展先进成形技术的关键在于:

    大力发展冲压成形过程的计算机分析仿真技术(cae)。

    (2)并行工程(ce)、并行工作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串行顺序式工作模式。

    计算机辅助过程分析仿真(cae)是20世纪后期对于金属成形最具重大意义的技术进步之一,其核心是有限元

分析技术。

    以有限元法为基础的冲压成形过程中计算机仿真技术或数值模拟技术,以冲压模具设计、冲压过程设计与工艺

参数优化提供了科学的新途径,将是解决复杂冲压过程设计和模具设计的最有效手段。国外大型企业的应用步伐非

常迅速,而汽车工业走在前列,现已逐渐成熟,用于模具设计和试模的时间减少50%以上。美国gm居世界领先地位

    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可概括如下:

    进一步提高模拟计算的精度和速度。重点突破回弹精确预测;发展快速有限元模拟技术,实现“当天工程”、

甚至“2小时工程”;同时加强基础研究,解决复杂变形路径等基础性问题。

    (2)降低软件对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目前市场软件功能强大,主要面向分析师,买了先进软件系统,不一

定能获得好的模拟结果。面向中小企业,推广更加困难。

    (3)降低软件对硬件平台的要求。目前,几乎著名的冲压模拟软件都已完成向微机版的转化。

    (4)加强初始化设计环节的研究。初始化设计环节(初始方案),作为计算分析的起点和修改的基础,至今

仍需要靠有经验的人员完成。迫切需要发展知识库工程(kbe),将专家系统(es)、人工智能技术(ai)与有限

元模拟软件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初始工作,减少对工艺专家的依赖。

    (5)加强基础试验。材料性能本构关系、摩擦状态、缺陷判据等数据来自试验,其真实性、准确性是限制模

拟分析达到可靠精度的重要因素。

    (6)进一步向产品冲压制造系统扩展,实现制造全过程、全生命期的综合优化。目前,成形过程分析,仍重

在解决成“形”问题。未来,将同时向改“性”发展,实现变形方式、成形过程及成形后性能的综合优化。

    (7)普及cae技术势在必行。cad技术经过5-10年的大力普及,基本解决了手工绘图问题。未来5-10年,cae技

术的普及将势在必行。

    中小机械制造企业70多万家,冲压、模具企业为数甚大,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的任务十分艰巨,结合产业

调整,统筹规划,需要提上日程。

    4、冲压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

    进入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全面促进了传统成形技术的改造及先进成形技术的形成和发展。21世纪的冲压技术

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发展,发展的方向将更加突出“精、省、净”的需求。

    (2)冲压成形技术将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可控化。科学化主要体现在对成形过程、产品质量、成本、效益

的预测和可控程度。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将在实用化方面取得很大发展,并与数字化制造系统很好地集成。人

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控制将从简单形状零件成形发展到覆盖件等复杂形状零件成形,从而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3)注重产品制造全过程,最大程度地实现多目标全局综合优化。优化将从传统的单一成形环节向产品制造

全过程及全生命期的系统整体发展。

    (4)对产品可制造性和成形工艺的快速分析与评估能力将有大的发展。以便从产品初步设计甚至构思时起,

就能针对零件的可成形性及所需性能的保证度,作出快速分析评估。

    (5)冲压技术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或柔性,以适应未来小指量多品种混流生产模式及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

求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6)重视复合化成形技术的发展。以复合工艺为基础的先进成形技术不仅正在从制造毛坯向直接制造零件方

向发展,也正在从制造单个零件向直接制造结构整体的方向发展。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支柱产业必将有大的发展。我国的冲压行业既充满发展的机

遇,又面临进一步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的严峻挑战。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事业将向冲压成形技术的发展提出更

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板料加工领域必须加强力量的联合,加强技术的综合与集成,加快传统技术从经验向科

学化转化的进程。加速人才培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冲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生产企业的竞争力.